前年,汽车后市场处于“暴风雨前的宁静”;去年,行业经受“风暴的猛烈袭击”;今年,风暴过后,迎来的并非雨过天晴,而是一地废墟,以及逐渐成型的全新面貌。
一是流量层面,车主的用车频次下滑,消费意愿更加理性,导致进厂台次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,流量出现结构性下滑已成定局;而抖音、美团等流量平台逐步深度布局,进一步重塑了流量结构,加速门店流量的两极分化。
二是项目层面,燃油车销量和用车频次双双下降,传统保养业务必然随之下滑;平均车龄接近7年,轮胎底盘等深度维修养护业务迎来增长;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激发了洗美、三膜、轻改等业务,汽服门店的项目结构无疑面临重构。
可以说,2023年,汽车后市场的生意已发生了本质变化,旧的利益链条逐渐打破,新的竞争格局已然成型。
一方面,燃油车式微和新能源车爆发,主机厂-4S体系不再身处食物链的顶端,甚至遭遇的危险,合资车企退出、4S集团倒闭等事件屡见不鲜。
另一方面,车险费改进一步深化,返佣返现成为重点打击对象,促使保险事故车业务的原有利益体系走向破裂,保险公司-4S店-修理厂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。
年初,大部分行业人士对全年的生意走势持保留态度:短期可能出现流量增长,但很难长期维持下去。
根据行业人士的反馈,除了1-2月新年春节和9-10月中秋国庆两个时间节点出现了一波进店潮,其余时间进厂台次都很平淡。
例如春节过后,进入3月,大部分门店老板反映生意下滑幅度比较大,4-6月立即进入淡季。
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依风也观察,仅仅在郑州市场,进入11月份的二十几天内,裁员、关店的门店数量多达300多家,以前排队的门店不排队了,以前不排队的门店经常一下午看不到一辆车。
F6大数据研究院的《2023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基于2万家汽服门店的调研数据,2023年前三季度,进厂台次同比2022年增长7%,但同比2021年下降1%。
换句话说,今年门店的进厂台次还不如前年处于口罩时期的水平,更不用说和2019年之前对比了。
一是车主消费意愿不足,用车频次降低,非刚需业务尽量不做,导致进厂台次、单车产值、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的全方面下降。以保养业务为例,最近三年,基础保养间隔的时间慢慢的变长,40.5%的车辆超过8个月做一次基础保养,平均一年不到1.5次。
二是燃油车销量持续低迷,虽然今年1-10月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,但大多数来源于于新能源车的拉动,燃油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6.7%,这一趋势已经延续多年并将从始至终保持,仍然以燃油车为主业务的汽服门店必然遭受负面影响。
汽车服务世界胡军波总结:汽车后市场已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,甚至是缩量市场。
可以说,汽车后市场流量已然浮现结构性下滑,行业将在很久内处于流量紧缺的状态,这也加速了门店的两极分化。
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累计超过1万家汽服门店转让,行业淡季叠加招工难,小店占比50%以上,洗车美容店成为转让重灾区,也不乏门店出手转让。
行业现状印证了小拇指兰建军的观点,今年或许会让裸泳的门店浮出水面,生意好的门店会慢慢的好,生意差的门店会更差。
一方面,普洗、小保养等单纯的低价引流已经破产,流量开始与服务质量绑定,并逐渐从线下转向抖音、美团等线上平台。
另一方面,从前汽服门店设计了明晰的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,前者用于引流,后者实现转化;如今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的边界被打破,后者也被加入引流行列。
可以看到,今年大打价格战的项目,主要是变速箱清洗、换胶套、烧机油治理等深度养护项目,以及三膜、轻改等精洗美容项目。
简单来说,原来的盈利项目,如今也被当作入口项目进行引流;或者说,门店已不再明确区分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,两者之间的边界已经被打破。
流量和项目的逻辑变化,直接导向了一个结果:对于大多数缺乏品牌和服务溢价的汽服门店而言,入口项目不赚钱,盈利项目少赚钱,已是行业常态。
当然,我们也不可以忽视,随着平均车龄接近7年,轮胎底盘等深度维修项目的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这些项目对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起到筛选洗牌的作用:项目+服务的组合对于门店而言越来越关键,无差异化的门店很可能被淘汰出局。
汽车服务世界统计,在汽服、汽配等狭义汽车后市场,全年融资事件不超过10件:
汽服领域:车姆获得千万级天使轮,投资方是深圳某供应链企业;集群车宝完成5000万元C+轮融资,投资方为北京鼎盛资本。
汽配领域:开思完成D1、D2两轮共2亿元融资,投资机构包括芜湖信银资运新能源汽车产投基金、沣源资本、光跃资本、深圳高新投、兴杭国投等;商用车领域的新瑞立完成B轮5亿元融资;搜配云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另外,今年年初途虎收购畅途,并在9月实现港股上市,算是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。
可以看到,资本已经从早期的VC、PE转向产业资本、国资/政府引导基金,企业之间的整合并购也多了起来。
汽车服务世界将2013年定义为汽车后市场资本元年,此后延续至今的十年时间,经历几个不同时期:
2013-2014年,资本元年及启动期、2015年,O2O崛起和衰落期、2016-2017年,轻模式到重模式的过渡期、2018年,阿里腾讯引领的猫虎争霸期、2019-2020年,汽配供应链平台资本助推期、2021-2023年,资本衰退及完全撤退期。
一方面,随着资本驱动时代结束,行业进入理性发展期,持续性的盈利能力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另一方面,途虎的成功上市,以及多家头部企业正为上市做准备,将促使长期资金市场重估汽车后市场的价值。
过去几年,虽然猫虎狗都是基于养车连锁模型推动发展,但是扩张策略不一样,因此很多竞争都藏在暗处。
天猫养车在今年连续发布贴膜中心、钣喷中心和新能源维修中心,加上早期的改装中心,利用专项门店扩展业务边界。
途虎也布局了大力神参数图片)、炫车侠等专项门店,前者经营轮胎底盘业务,后者是规模更小的养护门店;7月,途虎宣布全面升级美容业务,除了推出独立的途虎纯洗美容中心,还为原有的工场店新增三膜、轻改等业务。
京东养车也选择发力洗美改业务,与易车在车衣产品、服务、技师培训等方面做战略合作,同时多家京东养车门店挂牌京东贴膜中心,并利用自有品牌京安途构建车衣供应链。
另外,新能源也是猫虎狗必须布局的领域,目前主要是两条路线,一是尝试与上游主机厂、电池商对话,拿到前者的授权;二是帮助门店进行工位改造、项目植入、员工素质培训等准备工作。
首先是途虎上市之后,京东集团副总裁、京东零售汽车事业部总裁缪钦随即在微信朋友圈发文,表示京东养车推出了“XX价”,所有“XX价”的商品都要比友商低5%。
随后在10月23日,猫虎狗同时宣布启动今年双11,这是历年来第一次,共同导演了汽车后市场“史上最卷双11”的戏码。
双11过后,途虎和京东养车纷纷在APP上线付费会员,此前,天猫养车的大会员已经上线了两年多时间。
一方面,养车连锁历经多年发展,已经趋于瓶颈期,不得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突破口。
另一方面,全行业价格内卷的当下,猫虎狗也感受到了流量压力,双11和付费会员都是价格战的延续。
银保监会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地方监管部门、保险公司、行业协会等机构,都在今年有所行动。
政策端,车险二次综改深化,在全国范围内全方面实施;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450号文件整改车险费用。
协会端,大部分地区保险行业协会出台2023版车险自律公约,或者签订车险合规经营承诺书,鼓励车险进行明折明扣,少佣金或者0佣金。
险企端,人太平等8家头部险企共同签署《公约》,明确提到打击返佣返现等行为。
政策的变化和险企的推动,使得保险公司-4S店-修理厂的利益链条被打破,修理厂和4S店在车险前端的佣金返利有所下滑,车险后端的事故维修利润也被压缩。两端业务同时受损,修理厂、4S店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。
可以预见的是,当头部保险公司深化落地车险综改、严禁返佣返现,短期内,保险公司、4S店、修理厂之间的关系难以出现好转。
当然,行业转型一定会经历阵痛期,原有的利益链条受到冲击,新的利益格局还未成型,总会存在部分群体利益受损的情况。
下一步,保险公司、4S集团、修理厂之间,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开展更多的沟通和互动,达成更好的共识,一同走过这段阵痛期。
汽服连锁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流量和项目逻辑的影响,今年的风向变化也很明显。
一是始于2014年的1.0阶段,在资本推动下,互联网连锁、事故车连锁、综修连锁、变速箱专修连锁等百花齐放,线上导流模式盛行。
二是始于2020年的2.0阶段,以猫虎狗为代表,品牌商和主机厂跟进,纷纷聚焦于养车连锁,出现养车连锁爆发的现象。
三是始于2023年的3.0阶段,养车连锁调转船头,先后推出专项门店,扩展连锁项目的宽度。
今年以来,无论是猫虎狗推出的底盘、洗美、轻改等专项门店,还是小拇指、驰加、博世车联等聚焦的底盘、新能源等业务,本质上还是受到燃油车平均车龄和新能源新车销售两个因素的影响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,养车连锁正在利用新的门店模型和连锁品牌,提高门店扩张速度;另一方面,专项门店或许是营收和盈利实现破局的答案。
当然,除了从养车连锁延伸到专项门店,汽服连锁还在尽量寻求与上游企业的合作,并将自己定位于一个中间服务平台,从而找到更多的盈利路径。
这其中有三种主要方式,一是拥抱抖音、美团等线上流量平台,成为其服务商或合作商;二是与上游品牌商合作,用产品+服务的方式推出新的连锁品牌;三是争取进入造车新势力的授权体系,将自身当作上游主机厂的服务提供商。
因为连锁最终面向的是终端消费者,本质上要做B2C的事情,在车主心中树立连锁品牌,再通过规模和品牌,向上整合供应链,用规模来摊薄成本,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。
然而,一旦失去终端消费者,从B2C平台变成一个中间的服务提供商,或者上游品牌商渠道下沉的中间桥梁,让流量掌握在主机厂或流量平台手中,那就失去了连锁的大部分价值和意义。
在流量压力和盈利压力的双重裹挟下,汽服连锁的漫漫长路,目前还看不到一个明确的出口。
快准车服蒋仁海在年初明确说:“资本变冷有行业的原因(我们这个行业很难通过烧钱迅速形成非常大的优势),也有资本本身的原因(中美关系,退出不顺),未来还会继续冷。”
相比于汽服连锁,汽配平台的起步大概晚2-3年,快准车服、三头六臂、开思等企业均成立于2015年。
这个阶段汽配平台处于初创期,也是业务模式的探索期,包括前置仓的形态和功能、配件和SKU体系的设计、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、全车件业务怎么样开展,甚至是否切入新车销售,都或多或少有探讨和探索。
2017年年底,京东收购淘汽档口,2018年,阿里收购康众汽配,这两个收购案例加速了长期资金市场对汽配平台的密切关注。
在资本驱动时代结束之后,汽配平台一定要通过业务驱动实现自我造血,三头六臂、快准车服先后喊出了盈利的口号,推动汽配平台走向深水区。
当然,业务驱动下的自我造血式发展是宏观方向,而各个汽配平台制定了不一样的规划和目标。
在进入发展的第八年,汽配行业已不再强调汽配连锁和传统汽配城抢夺生意这条故事线,也很少听到“颠覆汽配城”的声音。
汽配平台正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以运营效率和服务的品质为基础,获取持续盈利能力,以更敏捷和轻盈的姿态应对后疫情时代,在下一个时间周期或更长远的未来中,找到一席之地。
在旧有行业格局和利益链条被打破的叙事中,主机厂-4S体系成为今年的典型代表,曾经的王者面临大象转身的困境。
一方面,从年初开始,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,超50个汽车品牌、上百款车型加入降价潮,凸显车企的经营压力。
另一方面,不堪价格战重负的车企选择退出中国市场,甚至直接破产倒闭,仅仅一个月内,就有至少6家车企曝出“破产”、“股权冻结”、“工厂永久停产”等负面消息。
上游车企面临经营困境,下游经销商集团和4S店自然随之承压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亏损的比例为50.3%,盈利比例仅为35.2%。
在此背景下,今年4S集团和4S店跑路现象屡见不鲜;另外,庞大退市,也算是标志性事件,意味着曾经的4S巨人也经受不住时代的变迁。
总得来说,燃油车的式微,新能源的崛起,以及造车新势力带来的直销模式,都对主机厂-4S体系造成冲击,受造车新势力影响,奔驰、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开始试水直销模式。
可以看到,不少4S集团正在寻求转型,一方面争取造车新势力的授权业务,重构原有的4S店职能;另一方面,4S集团尝试脱离主机厂体系进入独立售后,比如中升集团在今年推出事故车钣喷服务中心模式。
中升在半年报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:“中国新车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和剧烈变化,我们在汽车服务领域,尤其是在售后业务及二手车业务中建立自有品牌的战略,将使我们克服不确定性。”
可以说,传统的主机厂-4S体系,已经非常困难维系下去,未来,即便4S店这种业态任旧存在,也肯定不是原来的样子。
在今年关于汽车后市场的讨论中,以抖音为代表的线上短视频、直播平台,出现的频次很高。
首先是抖音,在年初大力开发服务商,推出报白机制,并调整平台规则,抬高了汽服门店入驻抖音的门槛。很显然,抖音在逐步控制甚至收割汽后流量。
随后是美团,从今年5月开始,对汽车后市场做出战略调整,最重要的动作之一就是取消汽服门店入驻费用。据行业的人偷偷表示,不到一个月,6万+汽服门店上线美团。
团购、优惠劵、达人探店以及直播带货是抖音、美团等流量平台的主要打法,基于此,猫虎狗、小拇指、百援精养以及大量汽服单店,将价格战的主战场从线下搬到线上。
例如小拇指推出198元保养套餐和398元的钣喷套餐;途虎和车仆形成直播矩阵,主推小保养和洗车项目;百援精养也和抖音进行深度合作。
如今,在门店的流量结构中,抖音等流量平台的占比慢慢的变大,它们也成为价格战的新阵地。
可以说,抖音、美团等线上平台正在重构汽服门店的流量,甚至开始扮演流量分发平台的角色。
从效率的角度而言,小拇指兰建军认为,抖音在本地生活上的布局,重塑了交易路径和场景,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信息传递损耗。
这意味着,汽车后市场的人货场已然浮现革命,流量逻辑或许只是表象,更本质的是,车主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逻辑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。
今年,新能源售后并未迎来进一步突破,反而固化了原有格局:头部企业加速布局,中小企业选择观望,成为此阶段的常态。
分化现象不仅表现在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,在出现在销服一体的打法上,从今年开始,已然浮现了两种路径。
一是以华胜为代表,专注于售后服务,新车销售则倾向于选择与4S体系合作;二是以恒泰为代表,坚决采取自营的方式构建销服体系,甚至要打造新能源4S集团。
业界一致认为,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元年。元年的另一层意思是售后市场迎来重新洗牌和全新格局,而早期的第一波机会面临终结。
第一,售后业务一般比新车销售业务滞后3年左右,2021-2022年的这一波新车销量激增,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等待售后业务的爆发。
第二,头部造车新势力在一二线城市的授权机会基本上已经被抢占完毕,目前进入优胜劣汰阶段。
第三,4S集团也在积极加入授权争夺,传统主机厂则是倾向于利用原有的4S体系推动新能源售前售后。
当下,汽车后市场处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叠加期,参考燃油车的经验,以新车销售和平均车龄为基本要素,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:
一是从2022年开始的新车销售阶段;二是与新车销售阶段重合度较高的新车衍生业务阶段;三是预计从2025年开始,与车型弱相关的业务逐渐凸显;四是预计从2028年开始,过保业务逐渐从授权体系向独立售后转移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游主机厂全产业链在线化、养车成本降低、超长质保期等因素决定,养车业务将长期由授权体系主导,具有大B业务属性,过保业务起量的周期将大幅拉长。
上一篇:老款rav4替换平衡杆胶套_1
下一篇:总算也替换三角臂了~~~_2